热点新闻
候鸟老人”玩儿出新花样
拜访千年老茶王 探究昆曲发源地“现在的老人越来越会玩儿了,看着他们玩儿得那么有意思,我都恨不得想提前退休了。”随着天气一天天变冷,一群群“候鸟老人”又天南海北地相继出发,到心仪的地方过冬了。不过,这两年,一些老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好山、好水、好空气”的传统养生过冬模式了,而是更钟情于别出心裁的个性化方式,这些方式有趣、新鲜、好玩儿,让年轻人都羡慕不已。 拜访千年老茶王 “按说‘爱吃鸡蛋,没必要认识下蛋的鸡’,但我们还就想看看‘下蛋的鸡’什么样,所以,今年冬天,我们没像往年那样去三亚,而是来西双版纳的勐海了。”很多人都觉得程先生这个决定有些突兀,但程先生觉得“好玩极了”。 程先生年轻时就爱喝茶,退休后,有了大把时间,开始专门研究茶,还交了不少茶友,经常在一起切磋茶艺、“斗斗茶”。 “可能年纪大了,这两年特别偏爱普洱。很多品茗高手都认为‘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但我喜欢苦、甜、苦甜3种。有的甜茶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喝一口真是满口生津,而且好的茶叶可以泡20多泡,每一泡的口感都不同。”一说起茶来,程先生享受得不得了。 因为喜欢喝,程先生一直想去普洱的原产地看看,特别是想去拜访一下传说中的千年古茶树。不久前,他的一个茶友,去了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参观了几个茶庄,回来兴致盎然地给大家讲,茶庄有多大,茶山有多美,茶有多好喝……说得大家心里直痒痒,程先生就提议:“不如今年这个冬天咱们别去三亚了,老哥儿几个来趟勐海吧。”程先生一说,大家一拍即合,说走就走,上个月,他们三对老人在西双版纳租了房,准备在这个月走遍周边的几个古茶山,就当深度旅游了。 “西双版纳有6座老茶山,有不少是千年老茶树,其中勐海县最多,有老班章的单株,老曼峨的单株,高海拔的野茶单株……有‘全国普洱第一县’之称,我们这次来,就以西双版纳为大本营了。”程先生介绍说。 在勐海,有大大小小数十家茶厂,每个茶厂都有自己的茶庄或茶坊。“前几天,我们一个茶友联系了一个茶庄,带我们免费参观、体验了3天。第一次去茶庄,看到茶山,大家高兴得像孩子一样,看什么都新鲜。另外,虽说不是采茶季,也可以了解杀青、揉捻、晒青、剔捡、入库保存等普洱茶的各种制作流程,收获那是相当的大。”短短几天工夫,程先生就觉得,自己的品饮能力又升了一个段位。 “我们下周准备去六大古茶山之一的布朗山,这里都是深山寨子,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现在仍然保持着古茶园的原有生态环境,我们自己把这次住古寨、看古树、喝古茶之行称为‘朝圣之旅’。”程先生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了期待。他说,如果没有意外,他们准备呆到明年3月底。 “我们想把六大古茶山都转了,等到开春采茶季过了再回北京。”现在,程先生已经有些“乐不思蜀”了。 教年轻人搭土炕 “如果不这样搭,将来炕头热得出汗,炕尾还凉,另外,烧火的时候烟囱还倒烟。倒烟的原因很多,烟囱拐进去的这个坑,就是防止砸风用的,我们以前管这坑叫‘狗窝’,没这东西肯定倒烟,这些都是经验。”孙先生说得头头是道,年轻人听得津津有味儿。今年已经是他回东北松花湖过冬的第三个年头了,因为和当地人熟了,这里的一个民宿做土炕,还请到他当师傅。 孙先生的老家在黑龙江,大学毕业留在北京,一呆就是30多年。退休后,他本来打算回老家住。一来老家没什么亲人了;二来常年住,已经有些不适应了,就没回去。 “一到冬天,很多老同事都往南方跑,我还是喜欢北方的冬天,冰冻得嘎嘎硬,老带劲了。我们小时候,一摸冬,在院子里泼上水,就滑冰,打冰猴。那时候,没有冰鞋,都是找块儿木板,下面安上铁条,拴棉窝上就滑。一下雪,就更有意思了,把房上的雪扫下来,能堆成‘雪山’,找块垫子,打出溜玩儿……”怀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每到冬天,孙先生都找出他专用的一套防寒行头,往东北跑,儿女们都说他找罪去了,他自己却觉得其乐无穷。 跑来跑去,三年前,他选在吉林松花湖畔的一个小镇落了脚。“这里比黑龙江温度高点儿,另外这边还建了一个度假村,热闹些。”正是因为有了度假村,这边建了很多民宿。 “一个民宿的老板听说我是北京过来的,就请我当顾问。我建议他们突出‘东北味儿’,天寒地冻的,人家奔这儿来,不就是冲着这个来的嘛。所以,客房无论外观、布置都按照东北民俗特色打造,典型的东北大炕,花棉被,大炕柜。吃也是以东北农家铁锅菜为主,比如开江鱼、农家菜、乱炖等等。” “搭土炕,年轻人哪儿会呀。但我小时候在东北农村生活了近20年,学会了搭土炕。我们那会儿搭炕都是用土坯,搭炕的程序是先搭炕再搭炕沿,一定抹好,绝对不能透气冒烟。现在不用那么费事儿了,但规矩还要按以前的规矩来。”在这里,孙先生不但找回了童年的快乐,还很有成就感。 “他们上周已经开业了。我准备过几天招呼几个北京的老同事过来,体验体验东北冬天的感觉,也顺便帮老板宣传宣传。”孙先生俨然一副“东北民宿代言人”的架势了。 探访昆曲发源地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这段昆曲《牡丹亭·游园》里的唱词,薛阿姨不知唱了多少遍,真可以说是百唱不厌。现在,昆曲过分雕琢的歌词、过分悠长的演唱、过分缓慢的节奏让普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觉得太磨叽,但薛阿姨就是痴迷昆曲的这份舒缓和精致。 “你不学,不知道昆曲的美。昆曲唱腔柔润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加上精致的服饰和布景,可以说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戏曲的最高境界。要不,它怎么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呢。”薛阿姨原来在工作的时候,就有一股“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好”的劲头,现在她又把这股劲儿用在了学昆曲上。 为了学昆曲,她最近还在苏州租了房,深入到昆曲的发源地感受滋养昆曲的这份土壤。“我在网上看视频的时候,知道了一个苏州大学的老师,深深被他的修为所折服,就联系他,想和他学昆曲。老师很高兴有人和他学昆曲,但平时很忙嘛,只有寒暑假有时间,正巧我没什么事儿,机会难得,就提前过来了,一方面到昆曲博物馆、昆曲茶社转转,多了解一些昆曲的背景;另一方面,苏州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很享受这里的生活和情调,就算到苏州过冬吧。” 薛阿姨说她本来也是“候鸟一族”,但过冬的选址不局限在三亚、北海等南方城市。“山水、空气当然很重要,但我更看中当地的人文素养、文化传统,是不是和我追求的心灵安息之处相契合。也就是说,我把养老的文化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把优质的自然资源排在第二位。当然,每个老人看中的东西不一样,选址的过冬之地也不一样,但这样才是正常的,才会百花齐放,而不会扎堆儿成为‘新一景’。”薛阿姨这样说。 上一篇:
2017北京公信养老机构年度总评榜揭晓
下一篇:
为何这些老人办不了遗嘱公证
|
健康护理
最新养老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