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关注:社区养老食堂如何走向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水碓子社区老人在养老服务驿站就餐 受访者供图 社区要建造食堂了?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引发大众与市场对“社区食堂”的关注与讨论。其实,社区食堂并非新鲜事物,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从创建初衷来看,为老龄化社区配备的养老食堂已在各地稳步推进。
然而,由于各地老龄化程度与财政状况不一,实际建设进度与成效也不尽相同。部分居民对于这类社区养老食堂的运营模式了解不深。因此,中国城市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旨在理清社区养老食堂的运营模式,了解一线实践者遇到了哪些难点、痛点?又是如何解决的?
社区养老食堂是怎样运营的
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水碓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据驿站运营方福寿苑透露,该驿站面积720平方米,拥有一个中央厨房,既是老年食堂,也是该企业的集中配餐中心之一。
午餐时间,身着红马甲的工作人员开始为老人打饭,老年餐厅已座无虚席。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餐厅的大荧幕上显示:早餐有小笼包、小米粥、馄饨等;午餐是荤素搭配的套餐,分为18、20、23、28元四个标准;晚餐有饺子、炒饭、面条等。
“该驿站有集中就餐,社区配送和送餐入户三种助餐模式,平均每天服务集中用餐老人超过300人次以上。”驿站站长孙女士表示。
“水碓子的老年食堂不仅可以就餐,还为10余个社区取餐点提供配送餐,为周边几十位有需求的困难老人提供送餐入户的服务。”福寿苑养老办公室主任孙凌云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目前已形成4个老年餐配送中心,30余个社区老年取餐点的区域老年餐助餐网络。“让有资质的养老企业运营,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表示。
由此可知,社会力量在养老食堂的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社区自身开办食堂,无论是经费还是人力,都捉襟见肘。”一位从业者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养老驿站提供的助餐点大多是公办民营,用地的产权很多都属于政府或社区,政府会给企业减免房租或相关政策优惠,鼓励其为社区提供配套服务。”
今年3月,北京市出台《关于提升北京市养老助餐服务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助餐服务”。此外,还强调“建立健全养老助餐服务补贴制度”,通过给予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就餐补贴、养老助餐点运营补贴等方式,促进养老助餐点可持续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都在加大对助餐点的补助力度。据报道,在辽宁省沈阳市幸福里社区爱心食堂,零售价15元的盒饭,社区60岁以上老人享优惠价12元,75岁以上10元,90岁以上免费,困难家庭、残疾人等各类弱势群体均按60岁以上老人的标准;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琴台社区开办“幸福食堂”,60至79岁老人就餐享8折优惠,80岁以上老人就餐享6折优惠,两荤一素的套餐折后最低9元。
探索市场化与公益化结合的模式
“我们社区办的食堂推出公益套餐10—15元。”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的80岁居民夏奶奶是食堂常客,“我们社区的老年人比较多,社区志愿者与食堂合作负责配送,订餐后可以由志愿者配送到家中,深受老年人欢迎。”
实际上,养老食堂不再局限于老年人,服务群体广泛,客流量大,可以将成本摊薄。
“老年食堂是微利行业,仅仅凭借老年人用餐的收入,难以维持食堂的正常运营,容易亏本。很多食堂为了在运营时给予老年人优惠的价格,会吸引其他居民用餐,赚取的利润用于补贴老年人。”一位业内 人士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如果规模上不去,利润空间就并不大。”
此外,养老行业的微利特质,容易让感兴趣的企业望而却步。“虽然国家支持发展养老行业,不少人起初都想干,但发现不挣钱的时候,就不做了。”一位从业者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质上是老年人的消费意愿有待改变。
中国城市报记者调查采访时发现,社区养老食堂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存在难点。例如,负责助餐配餐的社区工作人员的负担较重,人力成本高;老年人助餐消费的接受程度有待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强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格局,就是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居家与社区养老成为主流的养老方式,社区养老食堂的存在十分必要。
中国城市报记者从江苏省连云港市方面了解到,连云港市正在探索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助餐服务试点,建设“中央厨房+社区食堂+社区助餐点+送餐上门”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鼓励制作低盐低糖的适老化套餐,保证老年人的营养与健康,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与公益性相结合的模式,增强社区食堂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连云港市的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动中。例如,依托社会力量在社区运营的助餐服务,如海州区机关日托中心和星化社区由负责运营的第三方社会企业根据老人实际需求制作餐品,可配套满足周边社区老年人用餐需求。依托企业、个人捐款赞助运营的助餐服务,如东海县曲阳镇的今生缘助餐点,利用重大节日为老年人提供免费餐饮服务;徐圩新区香河新村助餐点,由皇冠酒店每天免费为徐圩街道两村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午餐。
如何让社区养老食堂行稳致远
随着采访逐渐深入,中国城市报记者发现,一线的相关的建议与反馈颇具价值。
“在扩大服务范围、服务整个社区的同时,也不要抛弃‘养老食堂’的初衷。”夏奶奶认为,“我们老年人腿脚不便,子女又不能常来,希望社区食堂更适老化。”
面对运营成本高、送餐压力大的问题,有受访对象建议招聘退休人员或志愿者:“活用社会公益力量,让退休人员‘老有所用’,实现‘小老帮大老’,实现人生价值。”
“食堂在服务老年人也要注重安全问题,在细节上,可以进行每日食品留样,避免出现纠纷。”一位社区工作者提醒道。
《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适应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理发店、洗衣店、药店、维修点、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
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或将意味着食堂会成为完整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食堂持续健康运营下去,相关部门需要谋划得更深更长远。
“社区食堂想要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市场结合公益的思路,完全依靠政府补贴有难度,同时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照搬。”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阶段的老年食堂刚刚起步,运营较为粗放,未来还需要走向精细化运营。
“社区老年食堂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更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发掘更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例如,以平台经济等市场手段整合养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用户规模,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福寿苑养老照料中心董事长王满程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室主任娄伟认为,社区食堂的公益属性,注定了运营方不能赚大钱、赚快钱。街道、社区在招商过程中,也应以公益为重要考核标准,把好准入关,挑选认同“公益”这一基本经营定位的运营方,并持续拿出更为灵活的支持政策,针对老人、残疾人或是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不断解难纾困,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上一篇:
老年人患有慢性病,专家建议强化主动免疫
|
健康护理
最新养老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