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 注册
  • 登录
热门搜索:北京养老院 |
当前位置:乐居养老网 -> 热点新闻
热点新闻
谁来照料养老院里的老人
发布时间:2020/1/22 来源:网易新闻 浏览:3157
  银发浪潮来袭,养老需求攀升,养老机构护理队伍却普遍存在人员严重短缺、年龄结构偏大、专业技能缺失的问题
阅读提示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快,选择入住养老院的老人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众多社会养老机构却面临护理人员“一工难求”的窘境。为打破这一瓶颈,让养老院里的老人生活得更幸福,避免他们将来可能陷入无人照顾的窘境,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养老护理人员数量、素质“双提升”势在必行。

1窘境专业护工难寻觅“以老养老”模式多

  地处太原市迎泽区郝庄的夕阳红敬老院,是省城创办较早的一家民办养老机构。但该敬老院的发展速度却十分缓慢,至今仍“窝”在多年前那座面积不大的三层小楼内。院长郭宁表示,制约夕阳红敬老院“蛋糕”做大的因素不少,其中专业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是主要原因之一。

  3月初,记者在夕阳红敬老院了解到,这里只有8名护理人员,由于人手紧缺,个个忙得不可开交,有一名护理人员甚至需要同时照顾15名老人的生活起居。郭宁显得很无奈:“这些年选择入住养老院的老人越来越多,我们这里的床位早已供不应求。但由于招不来足够的护理人员,始终不敢重新选址,扩大规模。”

  聊起养老院护理人员队伍的现状,太原市比家美托老院院长杨喜凤同样一肚子苦水。她介绍,比家美托老院曾公开招聘过一批青年护工,但这些年轻人干了不久就纷纷辞职,呆得最长的也只干了不到3个月。

  调查中记者还注意到,养老护理队伍的从业者以来自农村的中老年人居多,这种“以老养老”的现象已成为当下养老行业的显著特征之一。夕阳红敬老院8名护工中,年龄最小的38岁,年龄最大的已是70岁的老人。70岁的梁奶奶来自洪洞县农村,担负着照顾6名老人的任务,每天清晨五六点钟起床,有时忙到半夜都不能睡觉。“我自己本来就年纪大了,这样跑上跑下的,一天下来累得动也不想动。”而比家美托老院的情况也基本相同,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

  年纪大、文化程度低,势必带来护理水平差的问题,这也成为养老院健康发展的又一掣肘。

  “住在这里的老人大多身体不太好,一般会自带些药品,我们平时就按照老人家属的嘱咐,按时按量关照他们吃药。但老人们有时难免患些急病,碰上这种特殊情况我们就处理不了啦。”夕阳红敬老院护工史阿姨说,由于不具备专业护理技能,她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清洁打理工作。

  郭宁坦言,照顾老人特别是患病老人,既需要经验,更讲究技能,为此他不得不掏钱请附近一家私人诊所的大夫做敬老院的兼职医生。

  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将达到8000万人左右,由此催生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岗位需求量高达700万个左右。但目前全国养老机构的护理从业人员仅30多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者不足10万人。由此可见,专业护理人员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养老院的软肋,羁绊着养老服务这一朝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探由工作辛苦待遇低 精神压抑少人问

  2014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1%。预计到2050年这一人口数量还将增至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也将超过30%。这组数据表明,养老服务产业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分明是一个正在冉冉升起的朝阳产业,但养老护理人员岗位为啥偏偏少人问津?

  夕阳红敬老院护工梁奶奶说,自己来这里已有3个年头,每天都要帮老人们洗脸洗脚、擦身喂药,还要负责他们的吃喝拉撒,基本没有假期。虽然这份工作既繁重又琐碎,但由于敬老院规模小、收入少,除包吃包住外,每个月能开给自己的工资不到2000元。“我们这些人年纪太老了,来这里打工就是图个稳定。要是自己再年轻十几岁,说啥也不干这活。”梁奶奶说。

  不仅绝大多数下岗工人和农民工不愿选择养老护理工作,护理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们也大多不肯走进养老院。去年从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的陈雯(化名)至今未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一直在省城一家社区卫生院做实习护士。尽管遭遇大学生“就业难”,她仍明确表示自己不会考虑去民办养老院应聘。“整天跟失能、半失能老人打交道,又脏又累,待遇还低。不光是我,周围的同学毕业后没一个人想去养老院工作。”

  此外,精神层面得不到满足感也是造成养老护理队伍奇缺且流动性大的原因之一。

  创办比家美托老院10多年来,让杨喜凤最发愁的事就是“护工不好找”,她这里的护理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能够常年坚持干下来的人并不多。杨喜凤对此也很理解:“护理老人很不容易,既要喂饭、洗漱,又要抓屎倒尿,人老了性格也容易变得古怪,所以有时还得忍受老人的哭闹打骂、无端指责。一天下来累得够呛不说,长期如此精神上也很压抑。”

  省城一家养老院护理员朱秀美说,在世俗观念中,养老护理是低人一等的工作,没本事的人才去干,这让自己总觉得在亲友面前抬不起头来。

  无奈之下,不少社会养老机构只好把目光瞄准缺乏技能、又需要挣钱的农村老人。但这些老人身体状况差、文化水平低,往往达不到就职要求,只能将就着用。

3破解多措并举齐发力 精准“下药”纾难题

  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于介护老人,养老院护理人员的配备比例应是1:3到1:5,自理老人则是1:10。但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养老院,大多都难以达到这一标准。

  “破解护理人员‘一工难招’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省城多家养老机构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说。事实上,为了吸引更多护工,不少民办养老院早已开动脑筋,纷纷“出招”。比家美托老院每年给护理人员适当地涨工资,逢年过节还要给他们发福利。

  “养老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项公益事业,养老院本身盈利并不高,单纯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很难确保护理人员拿到一份满意的薪酬。”郭宁建议,政府应进一步研究出台并切实落实发放床位补贴费、按照民用标准收煤水电气费等专门针对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同时要让养老服务人员享受到公益性岗位的优惠政策。通过“减负”,让养老机构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改善养老护理员的待遇,从而增强这一职业的吸引力。

  在岗养老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欠缺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作为养老机构,应当把这一问题提升到确保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挤出财力、腾出时间,想方设法提高这支队伍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加大相关扶持力度。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依托相关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对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给予培训补贴或免费培训。政府还应支持有关职业院校增设养老服务专业课程,做好养老护理人员的后备力量培养和定向输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对口专业的毕业生投身养老服务业。


  而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对养老护工的职业偏见,光靠养老机构自身的力量显然力不从心,同样也需要政府乃至全社会共同发力。比如,政府可以对养老护理队伍中的优秀代表予以公开表彰和物质奖励,让从业者增强职业荣誉感;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文艺工作者多拍一些以养老护理人员为题材的好剧、好戏,从而让民众更好地了解这份工作的艰辛,进一步增强对养老护理人员的理解;公益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多走进养老院,在关爱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同时,也对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的资助,等等。

  在去年岁末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更好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这也给纾解养老护理人员不足带来了新的利好。相信随着医养结合新模式的逐步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护理人员加盟养老服务业,让这一朝阳产业真正充满“朝阳”,走得更好更快。
关于乐居养老网 | 互赢传媒(简介)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  北京盛世互赢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Ljlaon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65087227  传真:010-65007705 电子邮箱:Service@Ljlaonian.com  京ICP备150132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