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 注册
  • 登录
热门搜索:北京养老院 |
当前位置:乐居养老网 -> 热点新闻
热点新闻
老居民区的“无围墙”式养老
发布时间:2018/4/2 来源:北京晚报 浏览:2159

在月坛街道无围墙敬老院,护理人员正在照顾老人。

 护理人员上门服务,也是无围墙敬老院养老体系的一部分。

如果一家养老机构没有围墙,那是不可想象的。而在西城区月坛街道,一个名为“无围墙敬老院”的养老模式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所谓“无围墙”,不是真的没有围墙,而是打破了“墙”的界限,“有限空间、无限服务”,让专业的养老服务普惠到居家养老的老人,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养老获得感。

    现实催生的“无围墙”

    月坛街道汽南社区,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居民区。如同这里的老楼一样,这里的居民也大都上了年纪。月坛街道无围墙敬老院就坐落在这里。

    这是一家由西城区民政局批准兴办的公益性社区养老机构,面积并不大,只有1000平方米,40多个床位。而整个月坛街道60岁以上的常住老人有38000多位,在汽南社区,老龄化水平甚至要达到30%以上,也就是说,平均三个人里,就有一个是老年人。如果采用传统的运营模式,这座敬老院能服务的老人将十分有限。

    于是,在敬老院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无围墙敬老院”的概念,将一般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扩大到整个社区。但当时由于没有专业照护团队,老人一有个发烧感冒,工作人员就要给居委会打电话,让这家敬老院曾一度难以为继。2006年底,月坛街道将敬老院委托给鹤童老年福利协会运营。2015年,街道又推出了“无围墙”生活服务平台,让更多的社区老人得到实惠。

    鹤童老年福利协会副秘书长王林生介绍,这家敬老院只是无围墙敬老院养老体系的一部分。除了要照顾住在这里的四十多位失智失能老人,这里还开设了老年餐桌,为社区老人提供专业的老年餐。此外,他们还要为社区老人提供理发、修脚、助浴、助洁等专业的老年服务。简单地说,就是“有限空间、无限服务”。

    王林生说,月坛街道高龄老人多、空巢老人多、独居老人多。除了老人给他们打电话预约服务,他们也会为空巢独居的高龄老人提供电话问安服务,定期给老人打电话问候,进行入户探访。据统计,鹤童为月坛街道的323户失能老人提供上门的养老服务,并为297户高龄老人提供平安问候服务。

    在整个西城区,像这样面向中重度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照护服务的服务商还有几十家。这一进一出,打破了“围墙”的限制。

    服务能够“走出去”

    卢桂芳是月坛街道无围墙敬老院三里河站的站长。每周二和周四,她都要到汽南社区的毛老爷子家,为他提供上门的足底按摩服务。毛老爷子今年90岁,老伴86岁,这样的高龄家庭在月坛街道非常普遍。

    毛老爷子腿脚不便,还得过脑梗,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他还无法去住养老机构。无奈之下,已经耄耋之年的老伴还得买菜做饭。女儿虽然经常过来做做家务,但她还有一个同样90岁的婆婆需要照顾,两头的担子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去年,毛老爷子还走丢过一次,让一家人的神经更加紧绷。

    毛女士告诉记者,她为父亲预约这种上门的养老服务也就两个月的时间,但她已经明显感受到了“无围墙”的便利。“以前都是我来给老人按摩,现在由专业的工作人员上门提供这种服务,一下子就把我解放出来了。”毛女士说,她每次来父母家,总要忙活上大半天才能走。一天下来不但累得够呛不说,因为自己是自学按摩,到底有没有效果也不知道。自从预约了这种服务,不但身上的压力轻了许多,而且还很放心。毛女士说,现在春暖花开,老人也想下楼看看,她正在考虑为老人选择陪伴出行的服务。“如果服务价格能更实惠一点,那就更好了。”

    毛老爷子的老伴则是选择了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的心理抚慰服务。她说,她选择这项服务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老伴。原来,毛老爷子喜欢和人聊天,而她则喜欢安静,选择这项服务就是请人陪老伴聊聊天。这样一来,老伴很开心,她也能做些自己的事情。

    “老人对专业养老服务的需求是很大的。”卢桂芳表示,她平均每天都能接到五六个上门服务的预约订单。但和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相比,居家养老的老人选择的服务也很有特点。她介绍,老人们选择最多的服务除了送餐和助浴之外,许多老人还会请人陪着去菜市场买菜,去医院拿药。

    老人可以“走进来”

    在月坛街道的各个社区,也建立了无围墙敬老院的服务站。和敬老院不同的是,这些服务站没有床位,而是为相对低龄的社区老人提供的活动场所。

    每周五中午,月坛街道无围墙敬老院全总站都格外热闹,这里的“小饭桌”活动吸引着众多的社区老人。负责人鲍昌月介绍,“小饭桌”是老人们在一起包饺子,工作人员提供原材料,老人们自己擀皮自己包,大家能在一起交流,所以很受老人们欢迎。

    “其实这些东西老人家里都有,但是老人自己在家就没这心气儿。”鲍昌月说,每到“小饭桌”活动时,许多老人还会带来自家的水果和小菜,和其他老人一起分享。平常的时候,服务站里也很热闹,这里不仅是社区的老年餐桌,饭点儿一过,这里就变成了活动站,老人们在这里下象棋,学手工,每天的日程都排满了。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活动大部分都免费。

    今年1月份之前,全总站还是个粮油店。改造成无围墙敬老院的服务站之后,老人们不仅没有抱怨,反而更加高兴了。“不能动的老人都去敬老院了,‘小老人’都出去旅游了,剩下我们这种不老不少的,天天在家里实在憋得慌。”一位在下象棋的老人告诉记者。

    鲍昌月介绍,对于这些出不了远门、又没有选择住养老机构的空巢老人,他们没地方可去。而“无围墙”模式为这些老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让他们可以“走进来”,从而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

    思考

    居家养老服务要“打破围墙”

    “无围墙其实是和老人无距离。”在谈对“无围墙”的理解时,鲍昌月如此表示。她说,就在服务站里做活动的同时,一支由十几个人组成的服务团队正在老人家里提供上门服务。随着“无围墙”理念的深入人心,他们已经和老人建立起了稳固的信任关系,有时,他们甚至会骑上40分钟车去老人家里,只是因为老人要求修剪指甲。

    她表示,对于社区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中重度失能老年人来说,这些服务至关重要。拿最基础的吃饭问题来说,许多老人就面临着困难。“有的老人做一顿吃一天,甚至做一顿吃一星期。”鲍昌月曾去一位老人家里探访,打开冰箱,她发现里面都是冻着的炸酱面。“老人总吃这个怎么行呢!”

    她说,老人年纪大了,有的又比较固执,不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也不愿意去养老机构,一旦老人在家出现意外,就容易酿成悲剧。对于这样的老人,他们也没有放弃。“我们定期给他们打电话询问情况,如果没有人接,我们就过会儿再打,再不接,我们就要上门了。”除了定期的问候,他们还会记下老人的生日,每到老人过生日时给老人送上生日蛋糕,经常让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这些在养老机构中看似稀松平常的服务,在居家养老的老人看来则显得弥足珍贵。

    随着老人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但绝大多数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大格局并没有变。无论在哪里养老,专业的养老服务都至关重要。从月坛街道的实践来看,“打破围墙”或许是提升居家养老质量、解决养老资源不均衡的有效路径。


关于乐居养老网 | 互赢传媒(简介)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  北京盛世互赢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Ljlaon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65087227  传真:010-65007705 电子邮箱:Service@Ljlaonian.com  京ICP备15013210号